他們是學歷最高,但生存壓力也最大的一代,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年輕人的共同寫照。面對高風險、高失業的年代,到底台灣大學生,要如何才能夠成為「有準備的人才」?今年,《天下雜誌》教育特刊特別進行了「高失業時代 大學生準備度」大調查,試圖了解即將進入職場的大三、大四生,他們對職場的評估,他們的世界觀、自我觀感以及對目前教育體系的看法。
* 困難的一代,九成學生對未來充滿焦慮
未來幾個月,台灣將持續面對企業裁員的風潮,高失業時代的來臨,大學生非常焦慮。根據「大學生準備度」調查發現,有近九成的學生回答,他們對接下來要應付的職場競爭,感到焦慮(其中五成八有點焦慮,三成二非常焦慮)。(表一)再進一步詢問學生對於未來職場的圖像,高達九成六的受訪學生覺得,他們即將步入的職場,是個激烈競爭的戰場(其中六成三認為「非常激烈」、三成三認為「很激烈」)。(表二)
評估職場上的主要競爭者來自何方,有五成二學生回答來自「全世界」,兩成八學生回答「中國大陸」,僅一成四回答「台灣」。以上結果顯示,面對未來競爭,這一代很務實,對全球現況的掌握也頗為精準。
*超過六成學生認為:大學教育無法讓他們成為「有準備的人才」
七年級是學歷最高的世代,平均每三位就有兩位是大學生,每七位就有一位碩士生,但學歷似乎在他們手中貶值的嚴重,沒有實質的加分。有高達六成四的受訪學生認為,目前的大學教育不足夠讓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,三成認為勉強可以,僅六%認為大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面對職場。(表三)
進一步追問準備不足的原因,這一代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。六成九說是自己努力不足;但也有五成二認為,是因為教育體系的學習過程,缺乏實作經驗;四成一則表示,教育部沒有監督好學校品質,讓學歷貶值,也是重要原因。
*產學落差大,九成學生表示不知如何因應職場競爭!
大學原本是要教給學生足夠的能力,面對出社會後的挑戰,但多數大三、大四學生在經歷大學教育的洗禮後,體認學校無法提供他們充足的備戰資源。有四七%,接近一半的受訪學生不滿意目前所就讀的大學(包括技職),而滿意者約五三%;其中,享有較多資源、學費較低廉的國立大學學生,滿意度比私大學生高了七個百分點。
其中更重要的發現是,近九成受訪學生不滿意大學教育的主因是「產學落差」。產學落差造成學生對職場沒信心,更讓他們不知職場要求,無從做充份的準備。這個現象也反映在這次的調查結果,當被問及哪些條件可以讓一個人有職場競爭力時,學生回答的前三項條件分別是:專業知識(六成三)、外語能力(四成六)、敬業及負責任的態度(四成三);而合作能力、道德品格的排序意外地低,分別只有一五%與九%。(表四)
但企業主的想法卻恰好相反。佳世達科技創意公司設計長王千睿就指出,他們最不在意的是畢業生軟體是否純熟,因為技術可以短期訓練,但人格特質、態度、對美學的感受,不容易被取代。
*技職近乎滅頂,台灣專業技術人才面臨崩盤!
不只一般大學的產學落差大,就連技職也失去特色。過去十二年,專科學校數目從六十一校減少至十五校,技術學院卻由十五校增為四十校;科技大學由五校增為三十八校,驟增近八倍。大量升格的技職,量變帶來了質變。從師資到課程,都和一般教育愈來愈同質,這也讓台灣社會逐步嚐到專業分工模糊與錯亂的苦果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曾憂心的表示,台灣社會都把技職教育和模具產業當成黑手,但放眼世界各先進國家都不放棄模具產業,因為模具是一切工業之母。近年,鴻海準備繼續投入機光電、醫療、數位內容等產業,卻擔心台灣是不是能提供優秀技術人才。
另一方面,不斷的升格,也造成技職體系的總量與學生數也超過普通大學,但卻仍是資源上的「多數弱勢」。技職必須購買機器、設備,聘請實務老師,需要更多經費挹注;但根據教育部民國九十七年的預算,一般大學院校的預算,是技職院校的二.四倍;技職每單位學生成本,也遠低於高教。
*消極面對恐懼,台灣大學生普遍不夠認真 電玩等玩樂時間是生活重心
即使惶恐專業能力不足以面對未來嚴峻的職場挑戰,我們的調查仍發現,有五成四受訪學生,每天仍花最多時間在娛樂(電玩和上網閒逛);僅有一成五學生把重心放在課業,與打工的比例相似。(表五)學生專注課業時間變少,是許多教育者的擔憂。包括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、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都觀察到,大學生普遍不認真,容易分心,缺少有系統、有意義的學習。
*全球名校皆展開「學習革命」,加強實作教育達到更有意義的學習
高失業,高變動,也挑戰全球的名校,它們也正迅速做出改變。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(MIT )、哈佛、卡內基美隆(CMU ),澳洲、德國與日本等國家的名校,不論研究型或技藝型,都正著手把學生的熱情導引到更有意義的學習。
近年來MIT也重新鼓勵學生要採取動手(hands-on)、與人互動(people-on )的學習策略。今年迎接大一新生的震撼教育,電機系的第一門課是拆手機、拆電腦;機械系的第一門課教的是飛行概念,從鳥的飛行原理說起,談到空氣動力學、流體力學後,期末考試是做出一個,沿著體育館某個八十乘一百(公尺)的長方形區域飛行的飛行器。
包括美國、澳洲、芬蘭與日本,都將學習從閱讀與聽講學習(Learning by reading),轉向實作學習( Learning by doing)以及社會參與,把社會真實情境的教育帶入課程,激發學生對學習與生命的熱情,加重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。
* 七年級生需精進「敬業態度」 也盼社會提供多元指標評鑑
七年級成長在現金卡、信用卡、分期付款的環境裡,一直是消費市場中的買家,都是別人討好他們,但如今,他們成為勞動市場裡被挑選的人。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劉孟奇就直指,學生即將進入的市場,是一個對他們沒有耐性的勞動市場,個人必須「忍受挫折、更加敬業」。對於社會而言,我們也期待可以創造更多元的能力指標並提供機會。以學歷評斷人才的指標其實浪費了社會資源,但這個趨勢要扭轉,必須建立專業的競賽、證照指標,取代學歷指標,讓就業市場的能力訊號更多元。
調查說明
「二○○八年 大學生準備度調查」,於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三十一日進行問卷調查,抽樣方法為分層比率抽樣法,以大學三、四年級(包含四技三、四年級與二技一、二年級)學生為調查對象,總計發出4,645份問卷,共計回收有效問卷3,657份,回覆率為79 %。
(調查執行:天下雜誌調查中心)
表一 對於畢業後要投入職場與他人競爭,你焦慮嗎? (單位:%) | ||
全體 |
||
非常焦慮 |
31.8 |
|
有點焦慮 |
57.5 |
|
不太焦慮 |
8.4 |
|
完全不焦慮 |
2.3 |
表二 你認為你未來出社會後的職場競爭會是:(單位:%) | ||
全體 |
||
競爭非常激烈 |
63.4 |
|
很激烈 |
33.1 |
|
不會太激烈 |
2.5 |
|
一點都不激烈 |
1.0 |
表三 大學畢業足夠讓你在面對職場的挑戰時成為有準備的人才嗎? (單位:%) | ||
全體 |
||
非常足夠 |
0.8 |
|
足夠 |
5.2 |
|
勉強可以 |
30.1 |
|
不太夠 |
49.1 |
|
非常不夠 |
14.8 |
表四 你認為哪些條件可以讓一個人有競爭力?(複選) (單位:%) | ||
全體 |
||
專業知識 |
63.3 |
|
外語能力 |
45.9 |
|
敬業及負責任的態度 |
43.1 |
|
學歷 |
36.9 |
|
社交能力 |
33.3 |
|
創新能力 |
28.7 |
|
家世背景 |
15.2 |
|
合作能力 |
14.5 |
|
好運氣 |
10.8 |
|
道德品格 |
8.9 |
|
外貌 |
6.5 |
|
其他 |
0.6 |
表五 請問你每天在課餘時間,花在以下哪些活動的時間最多? (單位:%) | |||
全體 |
一般大學 |
技職大學 | |
學校課業 |
14.8 |
17.9 |
10.3 |
補習(考國內研究所、英文、電腦等) |
9.3 |
9.9 |
8.4 |
自己的娛樂(電玩、上網閒逛等) |
53.8 |
51.0 |
58.0 |
校內社團 |
7.2 |
9.4 |
3.9 |
打工 |
14.7 |
11.6 |
19.3 |
其他-校外社團 |
0.2 |
0.2 |
0.2 |
留言列表